纨绔世子爷全本
  • 纨绔世子爷全本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更新:2025-04-26 11:22:00
  • 最新章节:第48章
继续看书
很多网友对小说《纨绔世子爷》非常感兴趣,作者“我的长枪依在”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李坏何芊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万人敬仰的萧王故去,留下名满京都的纨绔世子,人人咬牙切齿。却在某一天世子变了,在平静中奋发,在误解中进取,在困苦中挣扎,直到一天,蓦然回首,世子已经崛起了......

《纨绔世子爷全本》精彩片段

  这两种人相互看不起,文人嫌弃武人粗鄙,武人嫌弃文人酸腐,一般不会在一起吃饭。
  望江楼有一首晏相亲笔写下的《春景》是他们的招牌。
  这样的招牌是有利有弊的,招揽客人同时也给这楼打上文墨的烙印。
  如今望江楼天天来这么多武人,文人肯定是不高兴的。
  这不,李长河往下一看,就看见很多文人着装的陆续离席,有些本在门口徘徊的文人也掉头走了。
  只要坚持几日,估计再无文人会来这里。
  接下来就是把这些流出的客人吸引到听雨楼。
  这就是秋儿的工作。
  ……
  王府。
  阿娇静静坐在靠椅上。
  她没去听雨楼,因为爷爷也没去,正午的时候有人从相府前高喊着跑过,说是有人在听雨楼写了不得了的诗,她一开始没在意。
  到了下午她的贴身丫鬟给她换炭火的时候又说一次,这次说得真切一些。
  说是有潇王旧部写下一首诗,文人墨客去看了之后,惊为天人,一时间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阿娇不由想到李长河。
  想想这些时日他的所作所为,总感觉有些不对,不由自主想要知道得更详细些。
  她甚至想过去立即去听雨楼看看,可爷爷不去她也不好意思。
  心中踌躇许久,左右为难,依旧没去。
  她又想到自己的婚事。
  当初家族也曾给她安排过一桩婚事,对象是冢大将军的侄子冢励,年纪轻轻就是进士出身,和王家也是门当户对。
  她与冢励公在苏州灯会有过一面之缘,对方还开口称赞过她的词。
  后来那冢公子就来提亲,父母同意了。
  只是没想到才几天后,皇上就传来圣谕,将她许配给李长河。
  那几天她几乎奔溃了,一人躲在房中默默哭了许久,日子过得煎熬。
  可后来,阴差阳错之下和他接触几日之后,发现他并非像传言中那样的。
  名满京都的恶徒原来也有迫不得已,纨绔跋扈的个性是为了保全性命,可明明生死攸关,那家伙总是笑得那么没心没肺,说起事来也不正经。
  他说着要重振自家酒楼,却天天去望江楼,还做了很多奇怪的事,可看他的人,听他的话又不像是玩闹之举,百思不得其解…
  不知为何,越是想起这些,她越是不明白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越想和他说说话……
  关于陆游的故事,李长河只把那个故事告诉秋儿和月儿,再也没和别人说过。"


德公见此也下筷了,尝了一口之后又尝一口,之后便停不下了,接连下筷,也顾不得风范。

连吃好几块,老人才开口:“不可思议,我明明见这是猪肉…可这肉肥而不腻,软糯香甜,吃过后唇齿留香,竟比羊肉好吃多了。”

“本世子出手,怎么可能是凡品。”李长河得意道。

“这明明是猪肉,怎么会…”阿娇也小口小口的吃了好几块。

李长河摆摆手:“我早说过,猪肉不是贱肉,不过烹调不得当罢了。革新进取就是财路,这盘肉我要是在听雨楼能卖四百文!”

德公一听义愤填膺:“你这奸诈小子,猪肉横竖不过一百文一斤,你这一盘半斤不到,怎敢卖四百文!”

李长河不在意:“呵,那又如何,羊肉一斤八百文,人皆趋之若鹜,我卖的虽然不便宜,却能让天下百姓都能吃上肉,不是功德一件么?”

德公筷子悬在半空中,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你小子…没在说笑?”

“额,这有什么好说笑的,力所能及之事,人人都可以做啊。”

德公放下筷子,死死盯着李长河。

这个年轻人,太难琢磨了,放荡不羁的背后竟然也有为国为民的心?

“说起来您老不用上朝吗,隔壁陈大人可是每天天不亮就上朝的。”李长河好奇的问道。

“老夫最近告病在家,不用上朝。”

“你骗谁呢,看你这样子怎么可能是病患,你不会是…骗皇帝请假的吧。”

李长河一脸不敢相信的看着老头,平日里这老头看起来挺厚道的啊。

“你!”德公瞪大眼睛,气得筷子差点掉了:“胡言乱语什么,老夫怎会欺君!”

李长河无辜摊手,因为这老头大冬天的还经常去听雨楼,活蹦乱跳的到处跑,怎么都不像是生病啊。

德公瞥了他一眼,又犹豫一会,道:“哼,这事也并非说不得,反正天下人迟早要知道,这是皇上钦赐口谕让老夫养病,老夫自然没病。”

“皇帝要办你?”李长河探头问。

德公脸全黑了:“臭小子,你胡说八道什么!圣恩隆宠,皇上对老夫自然信任有加。”

李长河皱眉,把酒杯递过去。

阿娇已经习惯的为他斟满,浅尝一口后,李长河道:“既然没失势,又没生病,皇帝让你养病,难道是想总理天下事,那岂不是要累死?”

“你…”德公见他只是些许听闻,就能见微知著,一时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李长河管过庞大的黑道组织,自然知道这其中的不容易,何况一个国家,若是没了德公的帮助,皇帝一天看的奏折估计要有几箩筐。

他为什么这么做?

李长河叼着酒杯,思绪飞转,皇帝、天下事、丞相、造反、辽人…

这些时日听到的一些信息飞快的在他脑海中汇聚,交流,试图构建出正确的因故脉络。

许久后,李长河抬头,眼中有些不敢相信的问:“不会是…要打仗了吧?”

德公这下真是完全说不出话,张嘴看着他就如同见着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

李长河顿时明白他猜对了,心中顿时有些不安。

如果没有战事,李长河这辈子可以安稳度日,因为不可能有人杀到京城来,可战端一开那就不一定了。

“早知如此老夫便不予你说了,不过短短几句却被你看破,你小小年纪竟然如此奸诈狡猾,又洞彻世事,老夫真是第一回见。”德公叹气道。

李长河满头黑线,这老头是夸人还是骂人呢…

“此事你不要传扬,陛下虽有此意,但也要待到明年,过早让世人知道只怕会引起骚乱。”德公郑重叮嘱。

李长河点点头,心中却悬起来,皇帝想打仗,还让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病修养,不想受任何人掣肘,至少能说明两点。

一是当今皇帝势大有为,毕竟平章事可不是开玩笑的,历朝历代能与皇帝分庭抗礼的宰相数不胜数,但在景朝如今,皇帝让德公养病他就得养病,足见皇帝强势。

二是一旦开战,恐怕是场决定国运的大战了,皇帝亲自主理一切事务,足以看出他的决心。

这种大战之下没人能独善其身,他也一样。

胜了还好,要是败了恐怕是个山河破碎,由盛转衰的下场,他也不会有好结果。

下午,李长河送走德公和阿娇,临走前德公还一再嘱咐关于诗会的事情。

阿娇也特别叮嘱了几句,就是生怕他会食言似的,之后两辆马车离开了王府。

而关于红烧肉,德公赞不绝口,还直言下次做的时候再叫他过来。

李长河只是笑着答应,做法可不只红烧肉这一种,他会慢慢在听雨楼中加入这些菜色的,这也是一个赚钱之道啊。

听雨楼里那么多读书人,某种程度上是非常有话语权的。

第二天,赵四的进度出乎李长河预料,午后他已经开始接板了。

酒笼做好之后就可以起灶,锅他已经让严毢去定制了,明天估计就能取回。

至于出酒槽就更简单,一个木瓢接上打通的干竹筒就能用。

等到傍晚,赵四提着一贯钱高兴的拜别时,整个酒笼已经立在院子里了,高度一米五,直径一米的空心圆柱体,剩下的就是加固,烘干,然后就能使用。

蒸馏酒啊,李长河搓搓手,仿佛离他已经越来越近了。

高度酒的意义可不止是一种饮料,还可以用于医疗消毒,用作燃料,制作香水等等。

特别是消毒,在这样的年代稍微严重一些的外伤基本都是看命,如果伤口不发炎就能安然无恙,伤口发炎很可能就会引发高烧,继而丧命。

战场上很多伤员最终都活不下来,但有了酒精即时消毒,这个风险就会大大下降。

总之,高度酒只是一棵树干,只要李长河想,就能让它发出众多强壮的枝。

  门外停了一辆马车,何芊已经不耐烦的对着门前的河投石子。
  他差点笑出声,这小姑娘一改往日武装,难得换了瑰丽庄重的大家闺秀装扮,可哪家小姐会没事去捡路边石子…
  “你怎么这么慢,婆婆妈妈的!”小姑娘不满意的道。
  李长河摊手:“去早了也是无聊,拖一拖不是挺好。”说着就要上车。
  “你干嘛?”何芊拉住他。
  “上去啊。”
  “这是我的车!”
  “我知道啊…”
  “那你还上!”
  何芊双手叉腰,气冲冲的道。
  旁边的严申看不下去,连忙上前小声在他耳边道:
  “世子,同乘一车是非常亲密的举动,一般只有家人才会…王府的车马上就来,我已经让人准备了。”
  李长河恍然,原来这么回事,顿时感觉丢脸丢大了。
  何芊在一边气哼哼的看着他,脸都气红了,李长河只能赔笑。
  不一会儿王府的车来了,严申亲自赶车,跟着何芊的依次离开。
  马车摇摇晃晃半个小时左右,终于来到梅园入口。
  一片开阔的平地上早已经有不少马车和下人等候,门口的牌匾上有方正有力的两个大字“怡华”。
  门口清冷无人,只有两张桌子和几个身着青服的下人备着笔墨纸砚等在那。
  李长河看了太阳,已经下午,看来他们来晚了啊。
  他和何芊一起过去,门前的仆人立刻起身作揖,接过请柬登记,收下礼物。
  两人在侍女带路下一路向上,转过几个窄道,眼前豁然开朗,喧闹之声瞬间入耳。
  李长河呆住了…
  放眼望去,整个半山堆满天然山石,山石装点间众多梅树婀娜多姿变化万千,枝头梅花争相竞放,一下子整个世界都笼罩清新之中。
  如坠胭粉尘之海,花香清幽弥漫满山。
  “如何,这梅园我每来一次都觉得美不胜收。”何芊在旁边道。
  李长河点点头,确实美啊,看来不虚此行。
  梅林间有很多人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就如携友出游,谈论的都是风雅之事。
  诗会角逐晚上才开始,这些才子贵人们大多都是结伴游玩,同时构想自己晚上要写的诗词,到时好拿出来表现自己。
  李长河却没想这个,如此人间仙境,缤纷落英,要是没酒岂不是浪费?"


见到魏雨白的第一眼李坏心中不由自主涌现莫名的恐惧感,搞得他莫名其妙。

想了半天突然明白过来,这应该是属于李长河的恐惧,关于魏雨白这个名字的记忆也涌上来…

大多都是模糊的,因为都是儿时记忆,但令李坏惊讶的是,原来还有人可以收拾李长河啊!

通过这些记忆李坏也大抵了解魏家的事情,之前关北节度使魏朝仁因为作战不利,北方十三城被破,押解近京问罪的事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

听月儿说进京当天很多官吏百姓夹道咒骂,场面蔚为壮观。

李坏没去了解,因为关北太远,那时他又只想低调保命。

现在见到魏雨白激发脑海中的回忆才后知后觉,原来魏朝仁和李长河的父亲李承社是世交,

而且潇王率岭捷军驻防关北时两家只隔一堵墙,关系密切到何种程度可想而知。

魏雨白说来还算自己的青梅竹马。

有了这些记忆李坏就是不问关北战事也大体明白些东西了,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悲剧。

这就好比那句千古名言“何不食肉糜?”。

身处安逸之人永远不知什么是残酷,可调令直面残酷之人的却是坐享安逸者。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会葬送一个王朝。

比如宋朝名将种师道因为果决狠辣,经验丰富,力主抗金,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胜。

可他深知宋朝少马,靠的是重装步兵弓弩克敌,敌人马多,机动性强,败却不溃,可以重新聚拢再战,但己方一败既溃,因为两条腿怎么可能跑过马。

所以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路垒高堡推进,打得外敌苦不堪言却也劳民伤财,死了很多劳工。

为此后方大臣联名参他伤天理、害人命,种师道被解兵权,直到金人南下一路杀至京城,万不得已又启用他,

金人一被打退再次削去兵权,种师道一死,北宋次年就亡国。

劳工惨死确实不人道,不人性,但是除此之外丢了北方产马地的北宋又有什么办法呢?

一群不知兵事,不懂战争残酷,满嘴只会之乎者也的大臣不想办法不说,首先想到的居然是参种师道一本,结果这一参就是亡国灭种。

但这个问题在这个时代是无解的。

因为从关北到京中快马加鞭也要十数天,若是碰上天气不好或者路上野兽出没,桥路堵塞等情况甚至能耽搁数月。

李坏看了一眼,她脚下一双布底鞋鞋底都磨了洞却没换,想必极度狼狈吧。

听她说完请求后李坏才开口问:“关北将士如何,伤亡惨重吗?”

魏雨白当场愣住,不知为何鼻子一酸,她连日京中奔走,所有官员见她谈及北方之事,都是一脸正色怒斥无辜百姓被杀,却只字未提战死的将士…

她连忙道:“我南下时死伤已逾万数,刚好遇上天气苦寒,伤者只怕…”

李坏点头,心中也哀伤,冬天本身就需要大量能量维持体温,加之战败之后食物短缺,如果受伤稍重十有八九要发烧,是撑不过来了。

“我知道你心里难受,难受的不只是北方境况,而是努力去做结果失败,却要被那些束手旁观者嘲笑侮辱,这种滋味确实难受,

但也只有不惧失败去做才有机会成功,嘲笑者再怎么笑也始终只是旁观,永远没有成事的机会不是吗。”李坏明白她的心理,安慰道。

魏雨白心中一震,整个人如遭雷劈愣在当场,眼眶忍不住湿润,这么多个日夜终于有人明白她心中那份屈辱!

父亲和将士们在关北拼死血战,最终他们还是败了,败就是败父亲没有否认,也没有争辩,只是写好战报如实上报,

随后被押解进京本以为只是责罚降职,没想却很有可能是死罪!

她匆忙进京之后京中百姓也好,百官也罢,他们没为关北流过一滴血,没在关北救过一个人,却口口声声义正言辞折辱咒骂父亲和将士作战不利,明明什么都没做的人却辱骂起那些奋力去做的人。

为救父亲魏雨白不敢开罪人,所以她默默承受,骂不还口,但那份屈辱令她心头滴血作痛。

连上战场都不敢的人竟辱没那些战败而死的将士!

他们说得悲天悯人,张口就是百姓如何如何,可将士命都没了啊!

难道就因他们败了就不能算作人,就能随便辱没吗!

世子一句话瞬间戳中她心中压抑许久的情绪,魏家的女人即便哭了也不会哭出声来,

她赶忙抹去眼角的泪,感激道:“多谢世子开导,雨白记住了。”

李长河故意迈开脸,装作没看见的样子,她心中忍不住想世子其实是体贴人的。

“你说南下的不只辽人,还有其他人马,你能不能给我描述下他们样貌。”李坏见她情绪稳定下来接着问道。

“他们来去如风,几乎全是骑兵,一人两马甚至有一人三马,多用刀枪,善于骑射,大多数人都留着辫子…”魏雨白详细描述起来。

李坏越听越皱眉,听这些描述不会是女真人吧?

这个世界也有女真吗。

要知道前世可是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

而且女真开始崛起时确实强悍无比,两万人击败辽国七十万大军,在古代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而魏雨白此来就是求他救自己的父亲关北节度使魏朝仁,要是以前这种事李坏根本不会沾,可现在他踌躇犹豫了。

“魏大人在北方救了很多人吧。”

李坏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魏雨白点头:“大军抵挡不住时父亲让城中精壮之人率先撤走,随后大军被不明敌人抄后,死伤惨重。

故而…故而辽破城时死了很多老弱妇孺,京中官员百姓都说是伤天害理之举…

可…可父亲说若先让精壮之人先撤来年关北还能守,如若不然明年辽人再来,北方就无守关之兵,

到时辽人定会南下,即使留下千古骂名他也要做,我觉得…”

  “世子有一日突然说他喝不惯王府里的香茶,便让下人改了泡茶的法子,便成这样了。”
  季春生抱拳如实回答,之前皇上为了世子收留魏家姐弟的事情生气,
  若非皇后娘娘此刻解围岔开话题他不知该如何应对是好,心中分外感激。
  “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哪看得出什么聪慧不聪慧。”
  皇帝冷脸道:“说起来他还未及加冠,平日在外面胡闹厮混也就罢了,怎能无礼无媒将两个丫鬟私自收入内院,简直不尊礼教,不循礼法,我皇家颜面都让他丢光了!”
  皇上大声发怒,周围太监宫女都低着头不敢出声,皇后却不怕,缓缓回应。
  “那不正好,听季将军说来这两个月来那孩子都不去那些烟花之地了,整日读书习武,这难道不是天大的进步。
  说不定都是两个丫头的功劳,我早该想到那孩子年纪不小了,是时候成家了,成了家才能安下心来,应该催一催相府早让怜珊过门的。”
  皇上却依旧面无表情:“哪家孩子是天天去青楼酒肆厮混的,这算什么进步?
  顶多是改过罢了,再者他是皇家子弟,理当做得比别人好,怎能这般骄纵。”
  皇后摇摇头,回头对季春生道:“季将军辛苦你了,你便早点回去吧,我家那孩子声名不好,难免有人对他心怀不轨,若是没你在本宫还真不放心。”
  季春生点点头道:“保护世子乃是卑职分内之职责,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说完行礼告退,离开了坤宁宫。
  皇上见他远去才道:“好好的武德使之位不当,偏要在王府中折辱自己本事。”
  皇后笑着给他递了一杯清茶然后道:“那还不是陛下由着他,若是你下旨召他回来,季春生又怎敢抗旨。”
  “哼!”皇上喝了一口清茶,微微皱眉:“微有苦涩,不过唇齿津香,神清气爽,也算不错,能找事做总比游手好闲的好。”
  皇后为他捏着肩膀:“可不是吗,长河现在是京中传扬的才子,多少才子士人追捧呢。”
  皇帝哼了一声没答话。
  …
  何昭静坐内堂,心情有些复杂,当初听闻魏雨白又登门之时他本以为又是来为他父亲疏通求情的,
  哪知对方见面之后只字未提他父亲之事,只是忧心忡忡一叙关北乱局,
  言语之间忧国忧民,说得头头是道,丝毫不提及私事,令他心中羞愧万分呐。
  自己太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魏家姑娘知其父必死居然忍住悲痛放下私人恩怨,转而为关北百姓国家安固考虑,是如此深明大义、德操高洁的后辈,
  而自己这个作长辈的却想着她又是来烦人,想来实在不该。
  又看她风尘仆仆,衣着素朴,为父亲奔走就连脚底的鞋都磨出洞来,定是处境艰难,身处如此境地却站出来为关北百姓说话,着实在令人敬佩。
  而且她说得也十分合情合理,关北离京都千里之遥,到时关北节度使上任需要数十日,
  若是遇上北方大雪封山道路坍塌可能会耽搁更久,说不定就能耽搁几个月,如此一来若是关北出事,到时群龙无首就是危及国家社稷的大祸啊!
  他想想就觉得满头冷汗,决定明日朝堂之上早向陛下提出此事,心中对魏雨白也大为感激赞赏。"

  二是一旦开战,恐怕是场决定国运的大战了,皇帝亲自主理一切事务,足以看出他的决心。
  这种大战之下没人能独善其身,他也一样。
  胜了还好,要是败了恐怕是个山河破碎,由盛转衰的下场,他也不会有好结果。
  下午,李长河送走德公和阿娇,临走前德公还一再嘱咐关于诗会的事情。
  阿娇也特别叮嘱了几句,就是生怕他会食言似的,之后两辆马车离开了王府。
  而关于红烧肉,德公赞不绝口,还直言下次做的时候再叫他过来。
  李长河只是笑着答应,做法可不只红烧肉这一种,他会慢慢在听雨楼中加入这些菜色的,这也是一个赚钱之道啊。
  听雨楼里那么多读书人,某种程度上是非常有话语权的。
  第二天,赵四的进度出乎李长河预料,午后他已经开始接板了。
  酒笼做好之后就可以起灶,锅他已经让严毢去定制了,明天估计就能取回。
  至于出酒槽就更简单,一个木瓢接上打通的干竹筒就能用。
  等到傍晚,赵四提着一贯钱高兴的拜别时,整个酒笼已经立在院子里了,高度一米五,直径一米的空心圆柱体,剩下的就是加固,烘干,然后就能使用。
  蒸馏酒啊,李长河搓搓手,仿佛离他已经越来越近了。
  高度酒的意义可不止是一种饮料,还可以用于医疗消毒,用作燃料,制作香水等等。
  特别是消毒,在这样的年代稍微严重一些的外伤基本都是看命,如果伤口不发炎就能安然无恙,伤口发炎很可能就会引发高烧,继而丧命。
  战场上很多伤员最终都活不下来,但有了酒精即时消毒,这个风险就会大大下降。
  总之,高度酒只是一棵树干,只要李长河想,就能让它发出众多强壮的枝。
  这天,李长河吃过午饭之后,带着季春生和严炊去了听雨楼。
  他想将一些猪肉的烹制方法教给那些大厨,比如红烧肉,粉蒸肉,卤肉,梅菜扣肉等等…
  就像他之前说的,一百二十文一斤的猪肉,半斤不到作一盘菜,他敢卖四百文,这简直就是暴利!
  当然李长河没有那么丧心病狂,四百文太欺负老实人了,他决定卖三百九十九文。
  可别小看这少的一文,这种消费陷阱在现代随处可见。
  这是一种强力的心理暗示,能极大的提高人的消费欲望。
  至于带上严炊是想让他也学学,毕竟他是王府里的大厨,总是那几个菜没意思。
  到了后厨,李长河写下菜单,让伙计去购买材料,然后踱步上了楼。
  在二楼李长河就发现有些不对。
  角落坐了一桌四人,和周围谈论诗词,想着如何上三楼的文人墨客格格不入,
  因为他们穿的是开元府衙役的服饰。
  李长河心里猜了个大概,果然才上三楼,他就看到何芊。"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