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世子爷目录
  • 纨绔世子爷目录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更新:2025-06-17 07:49:00
  • 最新章节:第29章
继续看书
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纨绔世子爷》,是以李坏何芊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我的长枪依在”,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万人敬仰的萧王故去,留下名满京都的纨绔世子,人人咬牙切齿。却在某一天世子变了,在平静中奋发,在误解中进取,在困苦中挣扎,直到一天,蓦然回首,世子已经崛起了......

《纨绔世子爷目录》精彩片段

  李坏一直注意高台上的人,说到底一旦动手能对他造成实质威胁的也就只有看台上的人,
  下面的人骂归骂,却真没人敢动他,比如看台上若有何昭之类的人物他还动手那就有麻烦。
  可随着阿娇高兴的报出一个个名字,李坏越来越觉得今天不对劲了,何昭还来了!
  什么鬼,怕什么来什么吗。
  结果还没完,不断有人出来,整个园子的气氛越来越热闹,就如不断加温的炉火。
  紫金光禄大夫马煊,中书舍人末敏云,参知政事羽承安…
  每报出一个名字,场上气氛热烈一分。
  最终足足有六七位平时见不着的大人物坐在高台前席,整个小院沸腾了,若是被这些人其中一位看中也是前途无量啊!
  可李坏的脸却彻底黑了,什么鬼…
  不就是一个诗会为什么会来这么多朝中重臣,特别是那羽承安,参知政事不就是副相吗!
  这种人物都来了,而且眼尖的他还发现在这些人身后房檐阴影下还坐着好几个没有报名的。
  李坏顿时感觉蛋疼,在这些人面前动手每人参他一本绝对要出大事,今晚这诗会到底什么情况?
  这要打了他可能要被京师除名了…
  来不及多想,随着阿娇缓声宣布,诗会开始了。
  诸多才子学士开始跃跃欲试,一开始还只是低头自语或是交流几句,过来一会儿就有人匆匆走到墙角摆放笔墨纸砚的案边写起来,很多人都凑热闹的围观过去。
  半刻钟不到就有人匆匆将自己的作品递给静候台下的青衣侍女然后送到台上。
  台上次位最右的末敏云拿着纸张开始报上某某名号,词名、词牌然后抑扬顿挫朗读起来,台下人众都静听品味。
  读完之后又品评几句,然后定个高低,订上中下、不错、好诗(词)、上佳之类的评语,然后询问高台上其他人是否同意这个评定,或者给出补充。
  既然是大家都看着的诗会,自然要给人留面子,最差也就说个不错,但要到上佳之作也不容易,每次诗会只有拔得头筹的几首诗词才会有这种评价。
  学子们纷纷放开矜持,不断有新作递上去,诗会一下子到了最热闹的阶段。
  李坏还却在埋头苦想,如果不能打人还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事呢?
  事到如今当着高台上那些人的面打人是行不通的,除非万不得已。
  “走去那边看看!”何芊远远见有人在角落桌上写自己词作,兴奋催着李坏要去看。
  他哪有这个心思,可被丫这丫头推着只能靠过去。
  就在此时高台方向传来一阵惊呼,好奇看过去人影围聚在一处,远远听有人在说
  “谢公子高才!”“不愧写过咏月阁魁首词…”“看来必是前三甲了”之类的话。
  李坏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爱凑热闹的李誉就气喘吁吁跑过来:
  “堂弟,不得了,不得了啦!那谢临江写了首词,陈钰老头给了上佳的评,其他人都同意了!我看今日三甲中有他一席。
  别人都是最后发力,他倒好有恃无恐先声夺人,厉害啊!我要是像他一样能写就好了,不知能夺多少美人芳心啊!"


“殿下,我找的是孙半掌,绝对是狠人啊,可魏雨白身边总是跟着潇王府的高手,每次她都不用动手就被王府的人收拾了,衙役哪敢动王府的人啊。”

孙焕一脸苦涩,点头哈腰跟在太子身后解释:“前天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折了五个人,进开元府大牢以那何昭的脾气肯定是捞不出来的。”

孙半掌在城西小有名气,是出门的恶徒狠人。

他年轻时候因欠一贯钱被债主逼到着要剁他一根手指,结果他不怕不说,反而自己剁了自己半个手掌,不喊不叫,而是跟债主说一根手指值一贯,那半个手掌反欠他四贯,那债主被他吓住,反而给了他四贯。

从此孙半掌便有了名号,而且是城西出了名的狠恶之人,没人敢惹,有些无所事事的人也跟着他混,很多有钱人会出钱请他做些见不得光的事。

太子不说话,快步进入内堂然后开始砸东西。

桌上的摆设物件被砸了个遍,孙焕低着头不敢说话,一只瓷杯摔在他头上,血水顺着脸侧刷刷往下流也不敢动。

不一会儿太子摔累了,气喘吁吁开始破口大骂,一会儿骂何昭,一会儿骂李长河,许久后没力气了才瘫坐在椅子上。

这时有人推门进来,乃是太子次子李誉,一见他太子就不耐烦的挥手道:“你来干嘛,没钱自己去账房支。”

李誉环视四周狼狈景象,又看孙焕额头血流不止,小心的问:“父亲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我…”

“没事!你不要打搅我。”太子再次不耐烦道。

“那我…”

“出去!我叫你出去,你出去我就没事,我现在不想见到你。”太子打断李誉,大声怒斥。

李誉看了父亲一眼,尴尬点头,努力维持脸上的表情,回头退了出去。

骂完后太子瘫坐在靠椅上,魏朝仁,何昭,李长河…一个个名字在他脑袋中不断回荡,嗡嗡作响,令他心烦意乱…

这些人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更大的影子,那影子高耸入云,重如泰山,面带蔑笑,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那些叨扰他一生,不断烦扰他,困惑他,每天梦中都能听到的琐碎话语又开始不断在脑中回荡起来,挥之不去…

“看看你皇兄的字,哪一点都够你学几年的。”

“嗯,字不错,不过只是小道,你皇兄前几天在关北败了辽人,你是皇子,怎能无大志,向他学学。”

“承平啊,他怎么能跟承社比呢,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

“众皇子中就数承社一枝独秀,其他皇子怎么比…”

“傻孩子,母妃知道你很努力,但天资各有不同,有些事情不能强求,你怎么可能比得上承社呢…”

“你皇兄…”

“承社…”

“潇王…”

“…”

“潇王!”太子从椅子上捂着脑袋从椅子上惊坐起来,刹那间头痛欲裂,痛苦的捂头跪在地上。

一地的碎瓷片隔着布料扎破膝盖,血染红一大片地板尚不自知。

孙焕这时也发现太子老毛病犯了,一边大喊一边冲过去将他扶起来。

“来人啊,快来人,太子头疾有犯了,太子头疾又犯了!”

顿时一平喧嚣中,一大群人陆续冲进来,人影恍惚重叠交错。

有人用力掐着人中,随后有人匆匆赶来开始灌药,

不一会太子终于缓过来了,只不过已经全身虚脱,没有半点力气。



时间已经确定下来,满载寿辰贺礼的官船会在大年初二那天从水路到达开元,押运的乃是苏州府厢军五百。

届时需要开元府接应,允许入京,毕竟是带着刀兵的五百人,这么大的数量不是开玩笑的。

看了文书何昭微微皱眉,五百厢军?

安苏府未免太过大题小做,虽有价值十几万两,但大多想必都是珍稀古玩珍宝,放在一起顶多一船而已,何必派这么多人跟押送,五百人加上随行杂役都要六七条船了。

话虽如此何昭没太放在心上,毕竟他的职责不过接送生辰礼物,同时下文书准许这五百厢军入开元境内,从水路进开元城再到京都不过一小段路,出不了岔子。

倒是这两日魏雨白每天来找他帮忙,之后又提出请他告知皇上,战后兵员稀缺,北方漠州铁矿需要早派兵丁增防。

铁乃是能决定战事的重要资源,何昭觉得有理,照奏给皇上。

结果魏雨白下午又来,这次是为请陛下减关北税收劳役之事,何昭也觉得有理…

第二天魏雨白又按时来了…

何昭就算脾气再好也觉得烦了,何况他就不是好脾气的人,谁知他正想让下人推脱说不在的时候,自己的宝贝女儿拉着魏雨白进来了。

何昭心中骂了一百句妈卖批还是只得笑脸相迎,毕竟他觉得魏雨白深明大义之人,而对方之所以找他也是因为他为人正派,不偏不倚,一心为民。

随着不断和魏雨白交谈,何昭也发现最近朝内朝外人人都在谈论关北之事,可若说到关北到底发生什么,那些详细情况最了解的恐怕只有他了。

想到此处何昭忍不住有些微微自得,也不觉得魏雨白烦人了,而是认认真真的听起来。



“月儿,一个普通人若是鼓起勇气做了一件坏事,接下来他做第二件坏事的时候就会比第一次简单得多,罪恶感也会减少。

而一个人要是克服心理阻碍做了一件好事,下次就会做得会更自然并且心理上会更加愉悦…”

李坏一边随意的说着一边放下棋子。

月儿盯着棋盘摇摇两条辫子:“世子世子你在说什么啊,我完全听不懂,魏姐姐你听得懂吗?”

魏雨白跟了一手,也摇摇头:“你们跟他这么久都听不懂,我怎么听得懂呢。”

秋儿静静坐在一旁,正在研究李坏给她出的一些数学应用题。

“听不懂也不怕,总之何昭现在已经上钩了,循循善诱就行,关键是现在说的事要时时刻刻提醒皇上要打仗了,只有打仗魏大人活命的机会才大。”

李坏说着又下一手。

“为何?”魏雨白跟棋然后问。

李坏微微一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话音随子而落。

“你输了!”他得意笑道。

“世子这棋路…根本没有半点君子之风。”魏雨白不服气的嘟嘟嘴。

  想着,李长河下笔如风,硬朗逼人的字跃然纸上。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一写完,秋儿和月儿便默念了起来。
  念完最后一句,两个小姑娘的的嘴再也合不上了。
  屋子里的时间如同静止下来,只有窗外雪花纷飞。
  那种壮烈和无畏的冲击,即使时隔千年之后的人们依旧能深切感受。
  最巧的是,景朝现在风雨飘摇,辽人频频入侵,景朝节节败退。
  此情此景,与诗中描述的不谋而合!
  两女在震撼中无法自拔,月儿更是读着读着呜呜哭出来。
  秋儿反复念着,越念越是感觉诗句的雄浑深远。
  咏月阁一天能出一箩筐各种边关诗词,仿佛人人恨不能立即北上杀敌。
  然而除了魏大人的军队,再没人北上。
  直到今日看到世子的诗,她才感受真切的情感情感,奔涌而出的壮志。
  世子诗才那些所谓才子就是打马也赶不上!
  世子才是真正忧国忧民的人,只是没人知道,也没人信,秋儿心中如此想到。
  李长河在落款处写上五个字。
  陆游。
  陆放翁。
  月儿奇怪的看着这两行小字:“世子,陆游是谁?”
  李长河拍拍她的肩膀,招手让秋儿也过来,一脸认真的道:
  “你们两记住了,陆游,字放翁,是潇王军中一员偏将。
  年事已高,自知时日无多,几日前来祭拜潇王时,在听雨楼写下这诗,名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啊?可这明明是世子写的诗,哪是什么陆游。”月儿撅着嘴道。
  李长河哈哈大笑:“不不不,这就是陆游写的,你们一定要记住我说的话,而且不能让第四个人知道。以后对外人就按我说的说,记住了吗。”
  秋儿没说话,轻轻走过来:“世子,这就是噱头么?”
  李长河点点头。"


李坏其实没什么说故事的天赋,但奈何何芊是个听故事的天才,她这种人一般也可以称为“初中二年级学生”,脑子里光怪陆离想的特多,笑傲江湖的故事本来就不长,黄昏的时候故事已经完了。李坏却不想动,日垂西山之际四周气温开始下降,但被太阳烤一整天的山石还是暖烘烘的,躺在上面十分舒服。

“要不我们回去吧。”李坏如此提议。

“不要。”何芊果断摇头,她还沉浸在那故事中,时不时念叨独孤九剑,吸星大法之类,还会问太监是不是都那么厉害的问题。

“你又不懂诗词,等在这干嘛?”李坏不解的问她。

“要你管。”小姑娘虎他一眼,然后收起碟子和酒壶准备还回去。

瞥了懒洋洋的李坏一眼,这种混蛋怎么可能懂呢,哪个女孩不会向往才子佳人的故事,她是有些笨,所以不懂诗词,可那也是从小憧憬过的梦啊。

“走吧,快放题了去看看。”何芊说着已经跳下石头,李坏只好跟着她,两人与人群格格不入相互作伴也好,再说一开始就说好的,他不能半途丢下小姑娘。

“梅园诗会肯定写梅了,这还用挤着去看吗。”李坏抱怨。

放题在山腰小亭,下方已经围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众多才子文士翘首以待。李坏很自觉的不去凑热闹,何芊却兴致勃勃的挤了进去。

不一会儿人群中传来一阵沸腾之声,李坏抬头远远看去,原来出来放题的人居然是陈钰,当朝翰林大学士,判东京国子监,他出的题怪不得人们这么激动。

隐约看见他从旁边侍从双手捧着的木盘中拿过一个卷轴,摊开后开始说起来,只是距离太远听不清楚。

吸引李坏注意的反而是老人身边那托盘的人,他黑色暗金镶边甲,腰挂利剑,威风凛凛。关键是站姿,积年累月练武的人和一般人是有差异的,人体发力从腰部,故而习武久的人因为经常练习如何发力,会有一种“拔背”的感觉,脊梁笔挺有力,在站姿上最能体现。

看那人李坏就感觉他应该是习武几十年的高手,这种人在任何年代都很少见。

李坏刚想回头去下面找个好地方等何芊,没想到却遇上一个意外之人,李誉!

李誉是李长河的狐朋狗友之一,今年二十一岁。一来两人境遇差不多,都是皇家之后,都没人管束。李长河是因为父母早逝,而李誉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加悲惨,他本是太子之后,可太子却从来不管,甚至看都懒得看一眼,太子眼中只有他哥哥长子李环。两个无人约束又无人关爱的皇家子弟,很容易就意兴相投打成一团。

二来时因为李长河和李誉是一样的,都是没脑子的人,可以说很般配,臭味相投,憨包和傻蛋凑一起…

所以后来李坏好几次回绝过李誉的邀请,因为李誉在他记忆中就是做事不懂脑子,只凭一时冲动的人,跟他在一处迟早招惹祸端。

“长河堂弟!”李誉一见他就跟见了屎的苍蝇黏上来:“原来你也来了,怎么不告诉为兄!”

李坏无奈的退后三步拉开距离才道:“额,闲极无聊就随便来逛逛。”

“哦~”李誉一副我懂了的表情连连点头,你懂个篮子点头干嘛…

“确实,诗会上虽然那些满嘴之乎者也的才子多,但美女佳人也有不少啊,你是想来物色物色准备下手,不愧是堂弟啊,嘿嘿…”他用肩膀撞了一下李坏,然后奸笑道。

李坏愣住了,呆呆的看他一眼,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心中居然豁然开朗。

是啊!亏他还闷闷不乐,自己怎么这么想不开呢,前世还要出钱去看内衣秀,现在虽然没有呢么劲爆但他没出钱,看一看也不亏啊!这么一想李坏突然不觉得诗会索然无味了…

果然最质朴而伟大的思想往往都是从最渺小的人物中迸发的。“堂兄,你真是个人才!”李坏忍不住拍脑道。

“那是自然!”李誉得意笑道,随后似乎想起什么:“堂弟跟我来,我有要紧事跟你说,你差点被那贱人骗了都还不知!”说着急忙拉他到一个无人角落诉说,说得绘声绘色,手舞足蹈。

可他越说李坏越是皱眉,冢励,就是当初在听雨楼闹事的人吗?他是阿娇的心上人?可越听李坏越是觉得破绽百出。

他既说自己对阿娇有情意,又挑动李誉去言语侮辱她;他说自己无依无靠无权无势,那一个无依无靠的人怎么可能让阿娇的父亲点头婚事,这种年代最讲究门当户对,阿娇父亲是江州知府,爷爷是当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要是没有身份背景怎么可能让阿娇父亲首肯。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