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看书

第二天,杨伟民来到了医院,发现父亲杨天泰他们的痢疾都好了,便开车带着他们回村。

村支书杨金山和其他村民都是骑摩托车来的,早就回去了。

“伟民,麻烦你把我妈也捎带回去吧!”

张娟也来送母亲。

“没问题,你去上班吧!”

杨伟民发动了汽车。

“等一下...”张娟顿了顿,又咬着嘴唇说道,“周末你可别忘了,再来一下,帮帮我...”

“行呢,我一准来!”

杨伟民点头,就开着车上了路。

“伟民啊,娟子让你周末来找她做什么呢?”张娟的母亲赵淑英好奇的问道。

“哦,他们局长的儿子看上她了,天天缠着娟子,娟子让我假扮她的男朋友,让局长的儿子死心!”杨伟民笑道。

“局长的儿子?”

赵淑兰的眼珠子转了起来。

“就算局长的儿子,也比不上咱们家伟民啊!”

二婶周菊兰抿嘴笑道:“现在世道变了,有钱比有权还好呢!”

“没错,是这个理!”

赵淑兰点头思忖道:“有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官的要是贪污受贿了...还会被抓起来呢!”

“额...”

杨伟民无语,开着车回到了灰土扬天的杨庄村。

他先送下了张娟母亲和二婶,这才带着父亲回到自己的家。

“伟民,你要当杨庄村的书记?”

母亲刘银花一见杨伟民就问道。

显然,杨金山他们已经把这个消息散布得全村皆知了。

“你别听杨金山他们乱嚼舌头,伟民就是气头上随口一说。”父亲杨天泰说道。

“哦...我就说嘛,伟民好好的老板不当,怎么可能回来当芝麻绿豆大的村支书?”

刘银花释然。

杨伟民却皱起了眉头,顿了顿,这才说道:“爸,妈,我可不是气头上随口一说,我是真的想回村当支书!”

“什么?”

刘银花一听杨伟民真的要回村当村支书,顿时愣在了当地。

“你是不是让杨金山气昏头了?”

杨天泰也皱起了眉头:“你不用理会,杨金山就是那么个人,嘴上不吃亏,就爱阴阳怪气的说怪话。”

“爸,我可不是让杨金山激得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想了一夜...”

杨伟民叹道:“我的磷肥厂虽然前景不错,赚了不少钱,可我也是个共产党员,怎么能看着自己村里的乡亲还受穷吃苦?乡亲们如果继续吃涝坝水,住破庄子,我自己就算挣一百万,一千万,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

杨天泰和刘银花都愣住了。

“伟民,现在的社会变了,不讲集体那一套了,谁兜兜里有钱,谁就能过好日子,党和国家不是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你办厂子赚钱也是响应党的号召,为国家做贡献嘛!”刘银花说道。

“妈,国家的确是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富起来的目的,不是让他们自己享受,而是要他们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杨伟民说道:“现在的有些暴发户老板,腰包里有几个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只顾着自己享受,完全不想帮助别人,这样的人,迟早要招祸呢!”

“这...”刘银花愣住了。

“再说了,我当村支书也不耽误我开磷肥厂啊!”

杨伟民说道:“磷肥厂现在已经上了轨道,我抽出时间来当一届村支书,起码把村里的自来水和路修一下再说!”

“伟民,你说的没错,我们党和政府一贯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广大的老百姓谋福祉,那些为富不仁的老板吗,迟早没有好下场...”

杨天泰顿了顿,却又说道:“可是,村里的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是最难搞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人一支号,谁吹谁的调,你一个娃娃,怎么能镇得住台面呢?”

“是啊,当年大集体你爸当村支书的时候,说话也还有人听,可这些年开放了,你爸说话谁都不理,他就成了个碎嘴子,除了苦口婆心的做工作,再什么办法都没有,这才心灰意冷的不干了,你怎么又铆上劲了?”

刘银花又叹道。

“新的时代,总要有新一代的人出来担当!”

杨伟民说道:“我虽然年轻,也知道村里的人心是一盘散沙,可我觉得,只要我真心实意的为村里的人办事,应该能找到新的办法,凝聚人心,把村里的事情办好!”

“这...”

刘银花愣住了。

“伟民啊,爸知道你从小有股子狠劲,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干成,可你要清楚,村里的事情,干好了没人想情,干不好可是一片骂声啊!”

“我无所谓,骂就骂,我就是真的想为村里办事,其他的我都不在乎!”

杨伟民又说道:“爸,妈,你们就支持我吧,我一定能干好的!”

“这...好吧!”

杨天泰和刘银花,只好点头。

杨伟民从小性子就拗的很,父母一向左右不了他的想法,只好顺着他来。

“你快去拉些水来我做饭吧,家里的水桶早干了!”刘银花对杨伟民说道。

“好。”

杨伟民就拉起了院子里放着水桶的架子车。

这是一辆特制的“水车”。

车上面没有车厢,而是直接放着一个大油桶。

油桶上面焊着一个斗状的嘴,用来加水...

油桶的下面,焊了一个水嘴,连接着胶皮管子,用来接水。

杨庄村的家家户户都有一辆这样的水车,是专门用来从涝坝池里拉水的。

杨伟民拉着车出了庄门,就朝村西头的涝坝池走去。

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溏土没过了杨伟民干净的皮鞋。

才走了一小会,他的裤腿上也是一片灰土。

两边的庄子,好多还是几十年前修的土坯房,上面的泥片都掉了,露出了土坯...

土坯缝里就有麻雀筑巢做窝...

这几年来,杨庄村非但没有什么变化,反倒越来越破败不堪。

其实,这也怪不得杨庄村的村民...

村里的年轻人,好多都去了城里打工,父母就用全家的积蓄,给他们在城里买房子。

乡下的旧房子没有钱修缮,自然就越来越破败。

全村唯一“阔气”的房子,就是杨伟民二叔杨天福的家。

这是一院前几年才修建起来的,一砖到顶的砖房。

杨天福头脑活泛能吃苦,还会泥瓦匠的手艺。

他起初在城里的建筑工地上当大工,一年下来能赚不少钱...

后来,杨天福自己接了一些小活,拉起村里的一些人当起了包工头...虽然不如杨伟民有钱,可小日子也过得十分滋润。

杨天福的年纪不大,两个丫头也还小,就盖了一院转廊新砖房,成了杨庄村最阔的“豪宅”。

他本身就是搞工程的,砖头,水泥,人工,都是最低的,下来其实也没有花多少钱...

不过,即便是二叔杨天福家的豪宅,也远远没有达到杨伟民的心理预期。

他要带着乡亲们,在杨庄村盖起整齐漂亮,美观环保的新农村住宅!

未来的杨庄村的房子,要让城里人都羡慕!



》》》继续看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